12月16日,第三届“之江问道·普陀潮音”——普陀山佛教与禅宗中国化研讨会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举行。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高瞻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教师和学僧等350余人参加会议。
王高瞻在致辞中指出,之江问道·普陀潮音”品牌研讨会举办三年来,努力搭建起教界与学界沟通的桥梁,围绕“观音信仰的中国化”“普陀山佛教的中国化”和“普陀山佛教与禅宗的中国化”等主题,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研究,对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不断推进、深化“佛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高瞻表示,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不仅是阶段性的时代命题,更是贯穿始终的永恒命题。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既是党和政府对佛教等宗教的要求与期望,也是宗教自身健康传承的需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长久以来中国宗教正信正行的坚持与传承。 王高瞻强调,以学术研讨会形式,持续强化对“宗教中国化”的学术支撑和理论充实,邀请来自天南海北、祖国东西的宗教学专家、学者和教界大德共话宗教中国化,有助于探索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中国宗教文化特质,有助于促进宗教与现代文化思潮交流互动,更有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以学术研讨会形式,强化宗教中国化的路径探索,有利于鼓励宗教界发挥当代价值,有利于形成适应我国国情和宗教实际的宗教中国化路径,更有利于引导宗教界为谱写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作出贡献。 以学术研讨会形式,强化宗教中国化的实际行动,必将影响更多的人肩负起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历史性使命,必将形成更多的宗教中国化标志,必将推动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期间以3场共计6组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学术交流,每组安排5位教授或法师作主题发言。会后主办方会将收集到的44篇论文集结成册,整体纳入“普陀潮音”学术研究成果刊印。三年来,已形成论文集6册,共计论文110篇。 下一步,“之江问道·普陀潮音”宗教中国化品牌研讨会将继续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弘扬正信正行的佛教文化,持续开展“宗教中国化”理论探索和学术研究,为构架宗教中国化理论体系和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贡献力量。